電動汽車是采用動力電池供電,以驅(qū)動電機運轉(zhuǎn),從而驅(qū)動整車前行的汽車。以電為核心,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可總結(jié)為大三電、小三電。大三電由動力電池、電驅(qū)系統(tǒng)、電控系統(tǒng)構(gòu)成;“DC/DC變換器、車載充電機、高壓配電盒”稱為小三電。 ——大三電 01 現(xiàn)階段乘用車的動力電池化學體系主要有兩種,即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。它們基本都是以石墨為負極材料(逐步升級至硅碳負極),以六氟磷酸鋰為主的鋰鹽作為電解質(zhì)的鋰電池,區(qū)別主要在于正極材料。 三元鋰電池( Ternary Lithium Battery),是指以鎳鈷錳酸鋰(NCM)或鎳鈷鋁酸鋰(NCA)為正極材料。 02 電驅(qū)系統(tǒng),也叫電驅(qū)動系統(tǒng),一般由電機,傳動機構(gòu)和變換器組成。 新能源汽車主要是用三相感應異步電機和永磁同步電機。其中,永磁同步電機是新能源乘用車的絕對主力。 所謂永磁,是指在制造電機轉(zhuǎn)子時加入永磁體,使電機的性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。而所謂同步,則指的是轉(zhuǎn)子的轉(zhuǎn)速與定子繞組的電流頻率始終保持一致。 因此,通過控制電機的定子繞組輸入電流頻率,電動汽車的車速將最終被控制。與其他類型的電機相比較,永磁同步電機的最大優(yōu)點就是具有較高的功率密度與轉(zhuǎn)矩密度,就是在相同質(zhì)量與體積下,永磁同步電機能夠為新能源汽車提供最大的動力輸出與加速度。 目前國內(nèi)電動汽車廠商大多采用永磁同步電機,相較于交流異步電機,永磁同步電機的性能表現(xiàn)更好,并且體積和重量方面也更占優(yōu)勢,而且制造時需要的稀土材料在國內(nèi)也十分豐富,因此采用永磁同步電機的車型在國內(nèi)種類繁多。 目前采用永磁同步電機的品牌主要有北汽新能源、比亞迪、小鵬汽車、吉利、奇瑞、威馬等品牌,并且制造永磁同步電機的品牌也有很多,其中不泛包括西門子、博世、大陸、博世等機械大廠,北汽新能源和比亞迪也開發(fā)了自家的永磁同步電機。 03 電控系統(tǒng)是電動汽車的總控制臺,如同“電動汽車的大腦”,它的發(fā)揮決定了電動汽車的能耗、排放、動力性、操控性、舒適性等主要性能指標。 一般來說,電動汽車的電控系統(tǒng)主要包含三個共性子系統(tǒng): 電池管理系統(tǒng)(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,BMS) 電機控制器(Motor Control Unit,MCU) 整車控制器(Vehicle Control Unit,VCU) 這些控制器之間都是通過CAN網(wǎng)絡等實現(xiàn)相互通信。 電池管理系統(tǒng)(BMS,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) 從硬件架構(gòu)上區(qū)分,有兩種形式:1、集成式BMS; 2、分布式(主從式)BMS。 其功能核心都是基于芯片、傳感器、線束的組合來實現(xiàn)對系統(tǒng)內(nèi)所有電池的電壓、電流、溫度信號采集,再根據(jù)特定的軟件算法計算出電池的SOC、SOH等信息,并反饋給整車控制器VCU綜合判斷整車狀態(tài)與電池狀態(tài),進行輸入、輸出功率管控或強制關斷,從而保護電池系統(tǒng)穩(wěn)定、安全、可靠。 電機控制(MCU, Motor control Unit_) 電機控制器也叫逆變器( inverter),是狹義的“電控”,根據(jù)VCU的指令,控制電機的旋轉(zhuǎn)狀態(tài),其接受動力電池輸出的直流電能,逆變成三相交流電提供給電機運轉(zhuǎn),在電動汽車制動過程中又起到制動回收電能返回電池包的作用。通常由中央控制模塊(主控電路板),功率模塊(IGBT或Si MOSFET),驅(qū)動控制模塊(驅(qū)動電路板),各種傳感器(電流、電壓、溫度等)組成。 整車控制器( VCU Vehicle control Unit) VCU是電動汽車各個電控子系統(tǒng)的調(diào)控中樞,它是與駕駛員互動主要接口,它接收來自駕駛員的各項操作指令,協(xié)調(diào)和管理整個電動汽車的運行狀態(tài),負責汽車的正常行駛、制動能量回饋、動力電池的能量管理、網(wǎng)絡管理故障診斷及處理、車輛狀態(tài)監(jiān)控等。主要由一個金屬外殼+內(nèi)部集成電路板+接口插件組成。 ——“小三電” 01 燃油汽車中均配置有一個低電壓發(fā)電機總成,其功能是給車載12V或24V低壓電池充電,并為整車提供全部的低壓供電。 新能源汽車中,DCDC的作用就是將整車動力電池336VDC或者540VDC轉(zhuǎn)化為12VDC或者24VDC,供整車低壓用電器工作,同時具備給鉛酸蓄電池充電的功能。DCDC是電動汽車不可或缺的一個關鍵零部件。 DCDC的控制方式有高壓喚醒、硬線激活、CAN喚醒等方式,根據(jù)整車的不同需求而選擇,目前來說最高效的是CAN喚醒模式,可以減少硬件的布置,節(jié)約空間便于布置,當然了CAN喚醒對DCDC的CAN收發(fā)模塊要求比較高。 目前DCDC的主流電氣架構(gòu)都是移相全橋,大部分采用MOS管來進行高頻控制,頻率100KHz,高頻的開關可以實現(xiàn)大功率的輸出,同時也帶來了較大的噪聲與溫升,所以DCDC的設計要著重考慮EMC電磁兼容以及良好的散熱條件。為了mos管更好的散熱,很多硬件設計師b把管子貼在殼體上,以保證電器的壽命。 基本參數(shù) 技術(shù)平臺:G5/G6 輸入電壓:30V~800V 輸出電壓:12V/24V/48V 功率范圍:800W~6kW 轉(zhuǎn)換效率:96% 封裝方式:水冷、風冷、自然風冷、模塊 02 車載充電機的基本功能是:電網(wǎng)電壓經(jīng)由地面交流充電樁、交流充電口,連接至車載充電機,給車載動力電池進行慢速充電。 車載充電機具有為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安全、自動充滿電的能力,其依據(jù)電池管理系統(tǒng)(BMS)提供的數(shù)據(jù),動態(tài)調(diào)節(jié)充電電流或電壓參數(shù),執(zhí)行相應的動作,完成充電過程。 車載充電機主要由電路板、殼體、接插件、冷卻結(jié)構(gòu)等組成。充電機至少具備待機、充電、故障、休眠四個狀態(tài)。充電機具備輸入過壓保護、輸入欠壓保護、過溫保護、輸出過壓保護、輸出欠壓保護、短路保護等。 電動汽車的OBC主要由功率電路(PFC+移相全橋/LLC)和控制電路組成,可分為單向OBC和雙向OBC,單向OBC只能給動力電池充電,雙向OBC可以把動力電池的直流電逆變成為家用220V交流電。 原理時序圖 基本參數(shù) 輸入電壓:90V~265V(單相) 200V~460V(三相) 輸出電壓:200V~800V 充電功率:2kW/3.3kW/6.6kW/10kW/20kW/40kW 轉(zhuǎn)換效率:96% 封裝方式:水冷、風冷、自然風冷、模塊 03 高壓配電盒即PDU,由于PDU與整車電氣布置相關,每個車型的PDU都有差異,所以PDU難以形成標準品。市場上主流方式有兩種:一種是針對具體車型定制開發(fā)PDU產(chǎn)品;另一種方式是將PDU功能集成到其他零部件中,如針對具體車型定制開發(fā)OBC+DC+PDU多合一產(chǎn)品。 特斯拉把PDU集成到動力電池中,整車少了PDU這個零件,減少了開發(fā)成本;比亞迪E5(參數(shù)|圖片)把OBC,DCDC,電機控制器,動力電池繼電器,配電等部集成在一起;吉利與比亞迪比起來,PDU中少了電機控制器。 高壓電源分配單元,在電動汽車上,與高壓配電盒相連接的高壓部件包括:動力電池、電機控制器、變頻器、逆變電源、電動空調(diào)、電動除霜、充電座等。純電動汽車高壓配電盒里面有銅排、斷路器、空開、接觸器、軟啟、變頻器、變壓器、高壓繼電器、熔斷器、浪涌保護器、互感器、電流表、電壓表、轉(zhuǎn)換開關等。 04 獨立應用 DC/DC與OBC各自獨立應用,單相交流電/三相交流電,單向/雙向3.3kW、6.6kW、11kW、22kW充電功率。 集成應用 二合一/三合一系統(tǒng)集成應用,單向/雙向,符合行業(yè)充電要求,滿足功能安全等要求,是新能源乘用車高壓“電控”主流解決方案; 二合一:DC/DC+OBC、OBC+高壓接線盒、DC/DC+高壓接線盒; 三合一:DC/DC+OBC+高壓接線盒(COMBO)。
上一篇:車載SerDes市場爆發(fā)前夜:價格戰(zhàn)先行,淘汰賽加速到來
下一篇:最后一頁
- 熱門資源推薦
- 熱門放大器推薦

- LDK130PU30R 3V、300 mA 低靜態(tài)電流極低噪聲 LDO 的典型應用可調(diào)版本電路
- DER-508 - 4.75W 雙輸出電源
- LTC2201IUK、16 位、20Msps ADC 的典型應用電路
- 使用 Analog Devices 的 LTC1450CN 的參考設計
- AD8646ARMZ-REEL 24MHz 軌到軌運算放大器的典型應用電路
- SimplePnP:個人用開源的PCB貼裝機(含設計文件、原理圖、源碼、軟件等)
- LT3970EMS-3.3 5V 同步降壓轉(zhuǎn)換器的典型應用
- LT3007ITS8-3.3 用于保活電源的低壓差線性穩(wěn)壓器的典型應用電路
- LT1021BCN8-5 精密電壓基準的典型應用
- 具有 250:1 PWM 調(diào)光和 LED 開路保護的 LT3755IMSE 21W 降壓-升壓模式的典型應用電路